最早的RTK測量技術是20世紀末基于載波相位測量的差分GPS觀測技術。GPS-RTK測量技術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如下:
參考站的接收機放置在觀測區域選定的控制點上,可以連續觀測到相應的GPS信號;(2)數據調試后,相關觀測坐標和跟蹤狀態信息可通過無線電傳輸至傳輸設備;同時,火星車的接收器可以同時跟蹤GPS信號和參考站信號。經過一段時間的調試,火星車開始正常工作,控制器基于可靠的相對定位原理,可以隨時計算出觀測點的數據信息和三維坐標,還可以存儲這些信息。
RTK數據傳輸的處理階段:將計算機與控制器連接,將每次采集的信息導入計算機,用“日期+組名”的命名規則命名,然后將信息存儲在計算機中。
圖形編輯處理階段:南方CASS制圖軟件識別TGO導出的數據文件信息。在計算機上顯示此信息。在野外測繪的基礎上進行地物的加工制作;利用三角測量形成等高線;根據每個RTK符號數據計算土地利用的總面積和分面積。
地圖整理階段:坐標地圖名稱,相關的輪廓和坐標系,比例尺制圖的單位,最后需要補充相關的輔助說明。
以上就是《RTK的工作原理是什么?》全部內容了,如果您有更多全站儀、水準儀、測距儀、經緯儀等測量測繪相關行業問題,請隨時聯系北京太力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- 【18611834448】,我們隨時以熱情的態度歡迎您的咨詢。